為讓更多民眾能夠親近並認識濕地,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長期推動濕地環境教育,且每年在新月橋下舉辦「新北濕地藝術季」,今年即將辦理第6屆。新北濕地藝術季透過展示自然藝術作品、市集、展演等形式,帶領民眾用不同的觀察視角與體驗活動走入不一樣的濕地空間,開啟藝術與生活之間的對話,欣賞濕地之美,理解濕地的價值與重要性。認識作品互動的同時,與濕地的連結也就此展開。
策展理念
「2023新北濕地藝術季——匯聚 Converge and Gather」
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
自2017年開始在新月橋下舉辦首屆「新北濕地藝術季」,運用濕地自然素材作為主要媒材,邀請藝術家與週邊社區、學校一起在濕地內進行創作,期望透過藝術作品、市集等不同形式的展演,讓大家感受不一樣的濕地空間,進一步認識人工濕地的生態與環境。
今年(2023)第五屆新北濕地藝術季,特別邀請墨西哥、馬來西亞,日本與臺灣等不同國籍的藝術家一同參與,藉此展現濕地的價值與藝術,引領大家感受國際級的新視野。
自1992年起,新北市政府為改善生活污水問題,透過河岸高灘地構築「大漢溪人工濕地」,從中游往下游依序為鹿角溪人工濕地、城林人工濕地、打鳥埤人工濕地、浮洲人工濕地、新海人工濕地及華江人工濕地。人工濕地是仿造自然濕地的天然淨水環境,同時也提供動植物棲地等附帶效益,提供諸多的生態系統服務。
近年因污水下水道接管率提升,原本以除污用途的人工濕地,逐漸轉型為以提供市民遊憩及自然體驗的景觀環境,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也為場所提供環境教育、生態及休閒機能。
本年度以「匯聚」作為雙主題,談兩個匯流口間的故事。
「匯」,意旨水岸內外連結。大漢溪流域從上而下,先後與三峽河、新店溪匯流,二股水流交織的沿岸,同時也是大漢溪濕地。河川交會的過程,亦蔓生出帶狀環境,隨著時間的推移,物質、資訊與能量源源流動並傳遞,建構出如今的生活的樣貌和文化縮影。
而「聚」,則是地方民眾與濕地的交融。讓人群走入水土交接之境,與生活中鄰近的河川展開溝通,進而與環境構築永續的關係與力量。
期望透過濕地作為「匯聚」的核心,凝聚在地不同角色間的對話,透過「匯」的藝術作品和「聚」的社群共創作品的雙重意象,交織出當地生態、文化和地方間的情感流動,共同激發出大漢溪生態與人文的多元價值。
策展人
吳思儒
關注人文與生態永續相關議題,致力於社會設計實驗中找尋解決之道。曾任職於生態實驗室、常年參與非政府組織生態調查研究。現為景澤創意執行長,並創辦川流之島流域學校、貳拾號公民會所及三時生活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