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景澤創意

大漢溪濕地的挑戰

已更新:2023年6月27日


文章/ 張禾玫

設計/ 廖夢真



大漢溪濕地發揮了那麼多功能,並提供給人類許多服務,同時也面臨了許多挑戰,這些挑戰會威脅到這些功能的運作,減損對我們的服務品質。這些挑戰可大致分為自然因素人為因素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些因素到底帶給大漢溪濕地什麼樣的挑戰吧!



自然因素

記得有哪些颱風曾經帶給大臺北地區大量的雨水嗎?101年蘇拉風災、102年蘇力風災、104年蘇迪勒及杜鵑風災、105年梅姬風災,挾帶豪雨,使大漢溪洪水漫淹過濕地,導致泥沙淤積、水生植物流失,濕地結構受損。蘇拉風災就曾造成城林人工濕地嚴重受損,整體面積縮減為原來的一半,受損的範圍後來被劃為自然荒化區,採讓自然修復的方式管理。


除了洪水沖毀濕地,乾旱也使濕地旱化。氣候變遷影響下,臺灣連續無降雨日數增加、乾季降雨量減少,使流入濕地的水量少,導致水位偏低,濕地生態功能變差。


前面提到大漢溪的功能包含攔截入流污水中的污染物質與泥沙,再加上植物有它的生命週期,長久下來,大漢溪濕地會逐漸累積污染物質、枯萎的植物碎屑與入流水帶來的泥沙,導致濕地陸化。所以需要透過管理維護,定期清除大漢溪濕地的淤泥,才能持續發揮淨化污水的功能,就像冷氣機的濾網需要定期清潔,才能過濾並淨化空氣。另外,每年4到9月是鳥類繁殖期,在維護管理濕地的同時,也會兼顧濕地的保育功能,避免在這段時間大面積施工,透過分區分段的方式減少對生態的衝擊。



人為因素

一些外部單位的工程,像是管線維修、道路施工等,常不慎造成濕地的損壞。過去曾發生過管件破裂、排放廢水、供水端泵浦堵塞與破損等,使濕地的維護管理產生許多預期之外的挑戰與困難。


除了雨量減少,流進大漢溪濕地的污水也隨著新北市污水下水道的接管率提升而減少。管理單位必須經常和相關單位透過供水平台機制,進行協調,確保濕地具有足夠且穩定的水流。


大萍及布袋蓮由於生長快速、漂浮水面、耐污染之特性,可用來進行污水處理,但也因為這樣的特性,常大舉生長遍布濕地水面,造成生態與水質等方面的影響。生態方面,會排擠其他原生種水生植物;因為陽光難以照射進入水體,讓需光的藻類與沉水植物無法生長;而也會使喜愛開闊水面的雁鴨科水鳥、水棲昆蟲如水黽無法棲息。水質方面,會阻礙濕地水體與大氣的氣體交換,氧氣難以進入水體,使濕地缺氧;而大量的大萍、布袋蓮自然死亡腐爛,也會惡化濕地的水質。綜合上述的影響,最終將降低濕地的生物多樣性。


大漢溪濕地是內政部營建署依《濕地保育法》公告之重要濕地(國家級),依法不能砍伐、採集、放生、引入、捕撈、獵捕、撿拾生物資源,但仍有民眾違規進到濕地捕魚、烤食,妨礙濕地的生態,而各個單元池的水質仍屬不適人類接觸使用等級,撈捕並食用的行為對民眾健康有疑慮;《濕地保育法》雖然沒有禁止民眾進到濕地釣魚,但釣魚後留下的垃圾,也會衍生出濕地環境髒亂的問題;還有餵食流浪狗也影響到濕地的生態,除了遺留的食物造成髒亂,流浪狗亦會追逐、捕食濕地中的鳥類。


註:大漢溪8處人工濕地,連同臺北港北堤重要濕地、挖子尾重要濕地、淡水河紅樹林重要濕地、關渡重要濕地、五股重要濕地、大漢新店重要濕地,合稱「淡水河流域重要濕地(國家級)」。



認識了大漢溪濕地跟我們生活的關係、提供的服務,以及正面臨的挑戰,接下來我們可以為它做些什麼呢?


1.分享此文,讓更多人認識大漢溪濕地

認識是第一步,有了認識,才有機會付出關心。


2.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並使用對環境友善的清潔用品,減少環境的負擔

水取自於自然河川,懷著感恩的心情,珍惜日常用的水。而化學合成的清潔劑對環境的負擔大,在污水下水道接管不普及的地區,很可能直接排放到自然環境,衝擊生態環境。


3.多多到大漢溪濕地走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生物多樣性之父威爾森(E. O. Wilson)曾提出「親生命假說」(biophilia hypothesis),主張人類具有親近自然與動物的本能,一些研究也指出,親近大自然可以紓壓,可以激發創意,可以物我欣然一處,開啟智慧。多多到濕地走走,參加濕地的環境教育活動,濕地的療癒力絕對超乎你想像!


4.不做破壞濕地環境的行為,比如隨意棄置垃圾、餵食流浪狗、進濕地網魚

環境的品質需要你我一起來守護,除了不做破壞濕地的行為,見到有人違規,也可以立即通報主管機關處理。


 

參考資料



 

86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