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陳柏宏、黃柏崴
攝影/ 陳柏宏
一隻看到人卻不會躲起來的母山羌
不曉得你是否曾在鄉村地區見過三隻腳的毛小孩呢?因工作緣故,我們時常會在山林中穿梭做生態調查,調查動植物的分布及環境狀況。有次夜間調查時,我們在農園邊發現動物的聲音,探頭一看,原來是一隻母山羌。但奇怪的是一般山羌非常膽小害羞,看見人會馬上落荒而逃,牠卻在原地待住不動,靠近後才發現原來牠中了套索陷阱,即使掙扎也無法掙脫。
臺灣山羌為臺灣特有亞種野生動物
套索陷阱對動物造成的傷害
套索陷阱,也就是俗稱的山豬吊,是利用金屬材質的繩索,並以彈簧續壓式裝置去束綁動物肢體的捕捉工具。當動物中了套索陷阱後,常因掙扎而造成被陷阱套住的肢體被扯斷甚至死亡,而失去肢體的野生動物,亦可能於野外失去謀生能力而逐漸餓死。
基於人道,2020年2月11日時,農委會公告了動物保護法(動保法)第14-1條第一項第七款所定捕捉動物禁止使用之方法,並於3月1日起生效,明確禁止使用「含金屬材質之套索陷阱」捕捉動物。
中了套索陷阱的臺灣山羌
法律上的模糊地帶
但是山羌是否受動保法保護呢?動保法主要掌管「犬、貓及其他人為飼養或管理之脊椎動物」,因此山羌基本上是不受動保法所保護的,而主要保護山羌的是野生動物保育法(野保法)。野保法第19條規定在未經許可下不得以陷阱、獸鋏或特殊獵捕工具,去獵捕或宰殺野生動物。
但是野保法第21條及第21-1條有許可的獵捕或宰殺野生動物的條件,在主管機關核准後,農民可以維護農林作物、家禽、家畜或水產養殖的理由,或是原住民族有基於傳統文化、祭儀,而有獵捕、宰殺或利用野生動物之必要,就可以合法使用第19條中禁止使用的獵捕方式來獵捕動物,包括爆裂物、毒物、電氣、網具、槍械及陷阱等。
但陷阱這方面就沒有明確的規定是否可以使用套索陷阱,成為一個糢糊地帶,造成野保法跟動保法有不同步的狀況。而國家公園管理處與林務局目前作法則是於例行森林巡查業務中加強取締,在發現陷阱後會直接拆除,範圍包含國家公園及國有林地轄區。
套索陷阱仍被持續使用
套索陷阱為無差別捕獵的陷阱,凡隨機經過的野生動物皆有被捕獵的風險,包括臺灣黑熊、石虎或食蟹獴等。這次被捕獵的山羌雖在臺灣族群數量穩定,但其為臺灣特有種野生動物,仍然相當珍貴,且難保套索陷阱不會捕到其他保育類或野生動物。
犬貓已經明確受動保法保護,免於被套索陷阱捕捉,但鄉村地方仍有許多犬貓誤觸陷阱而造成傷害,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仍然有許多人使用套索陷阱在獵捕野生動物,由於犬貓是人類眷養,當受傷時常能被見到,而生性隱密的野生動物更可能有龐大的數量受套索陷阱危害,只是沒有被人們觀察到。
希望現行保育規範能以更精準的法規,去規定獵捕野生動物的方式,以避免這類不人道的捕捉方式被持續廣泛使用。如獵槍就是較套索陷阱具選擇性高、誤捕率低,也更為人道的獵捕方式之一。
山羌拯救過程
讓山羌重返山林
而故事的最後,雖在法規上仍有模糊的空間,但我們還是討論了如何拯救山羌,想到的方法中包括用木棍將山羌敲暈或是拿酒精將牠迷昏等荒誕想法。最後選擇的方式是先用塑膠桶將山羌的頭套住阻止牠行動及掙扎,而另一位去解開套索陷阱,我們也很怕在拯救過程被山羌踢傷或是撞傷,所以胸口用背包保護避免受傷。
還好過程順利,山羌不具利爪,可能因中陷阱後長時間消耗,雖有掙扎但也沒想像中大,只是研究套索陷阱結構花了一點時間才將其解開,救了這個小生命。解開後的山羌雖沒像電影演的那樣停下腳步回頭像我們道謝示意,但也好在牠一溜煙就不見,代表陷阱應該沒傷到牠很深。
拆除後的套鎖陷阱
關鍵字:山羌、套索陷阱、山豬吊、狩獵
參考資料
全國法規資料庫—動物保護法。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M0060027
全國法規資料庫—野生動物保育法。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M0120001
Comments